第331章鲜卑人要来了
对于此行所见所闻,荀攸有着很深刻的感触。
他在向袁树述职的时候,就很是详细的描述了他的所见所闻。
“我在当地所见到的,全都是如此这般的景象,除了农业生产就是练习军阵战术,武器十分简陋,但是性情非常凶猛,人皆高大,很有气势,县域虽然穷困破败,但是每个人都有死志。
且当地人对鲜卑人多有彻骨痛恨,家家户户都有被鲜卑人杀死的亲友,听当地人说,往往冬去春来时,家家户户披麻戴孝,哭声震天,上至县长下至黎庶,无人不痛哭。
强阴县长夏尉知我来意,便抓着我的手,双眼噙泪,询问使君可否派遣大军前来防御,如果大军不能来,能否送来一些武器装备,送来一些箭支、粮食,否则他真的不知道何时强阴县就会彻底破灭。
他还带我去了一处院落,进去一看,全都是些缺少肢体的人,有老者,有成人,甚至还有孩童,他们全都是在鲜卑入侵中被损坏肢体但是侥幸活命的人,虽然活着,可是与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肢体残缺,不能劳作,每两日只能吃一顿饭,以此节省口粮,且多数不能行动,只能守在院落里,一旦县城不保,则必死无疑,夏县长问我如果中原有这样的人,又该如何对待呢
我问他为何不把这些事情上报郡府或者朝廷,他说他每三个月都会给郡府上报一次,但是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得到的物资很少,上表朝廷的公文更是毫无回应,他也是无能为力。”
说着说着,荀攸便声泪俱下,不能继续诉说。
袁树闻言,深深叹息。
“雒阳纸醉金迷、醉生梦死,哪里还记得边疆有民身在水深火热之中若边疆都是如此,也难怪鲜卑年年南侵,边疆年年不得防御,朝廷养士、养兵多年,却换来这般的结果吗”
雁门郡的情况有很强的代表性。
除了雁门郡,袁树得知五原郡、云中郡、朔方郡等多地的情况都差不多,没有很大的区别,几乎都是缺衣少食、缺少防御物资、缺少兵饷,且兵员严重不足,很多戍边士兵甚至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还是不得回家。
也难怪边境各地都和筛子一样被鲜卑人随意进出。
袁树十分生气,但是也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边防的整顿还是要徐徐图之,当前要做的还是尽快稳固防务。
根据过去的经验,十几年里,鲜卑人几乎每次南下都要蹂躏雁门郡,于是袁树立刻下令给廉达,让驻军在雁门郡的廉达派人前往强阴县进行先期准备,修缮防御设施也好,加固城防也好。
总之,袁树要把强阴县变成一枚钉子,一枚死死钉在雁门郡北部不动摇的钉子。
假使之后鲜卑人大举南下侵扰的时候会经过强阴县,那么强阴县必须要坚守,坚守到底,绝不能失守,以此作为后期反击的起始点。
所以袁树很快又下令给后勤部门,让他们立刻往强阴县运送大批物资,粮食、军械、工程人员等等,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强强阴县的防务,争取赶制一座战争堡垒出来。
另外,袁树传令雁门郡太守夏育,让夏育尽快整顿好原先属于雁门郡的郡兵,允许额度达到三千人。
又传令给朔方郡太守成尊、云中郡太守董援、五原郡太守孙普、定襄郡太守王智四人,令他们一并整顿郡兵,务必要让额度达到三千人,若有兵饷、军粮缺口,打报告给袁树,袁树会立刻安排。
甚至不等他们有所报告,袁树先给这五个郡安排运送了一批粮食,至少要让这五个郡本身就有的郡兵能吃上一口饱饭,别在这寒冬腊月的饿得连武器都拿不动。
那还怎么反击鲜卑
至于袁树这边,袁树也下令要开始重建从晋阳县抵达北部五个郡的军事通道和沿途兵站,各处都要储备粮食、安排人员管理,以便于未来一旦有急事险情,袁树麾下大军能用最快的速度进行支援。
但是因为时间紧急,袁树只来得及给北部五个郡运送一批粮食。
十一月二十三日,就在廉达率领三千天雄军先锋抵达强阴县之后的第七天、袁树安排的第一批军粮物资送达强阴县的第二天,前往草原探查消息的哨骑就送来了消息。
鲜卑人要来了。
他们在草原上侦查到了鲜卑各部落开始向某处聚集的情况,据此判断,新一轮南下劫掠即将开始。
消息传到强阴县,廉达立刻派哨骑南下报告给袁树知道,自己则立刻率领三千天雄军和一千强阴县的戍卒、壮丁大修强阴县低矮破败的城墙,并且在周边挖掘陷坑,广设拒马。
因为冬季天冷,河流结冰,这个时候弄什么护城河也没有意义,所以廉达只好按照一心会的惯例,把县城外的所有汉民全部安置在县城内,然后把县城外破坏的一塌糊涂。
三步一个拒马,五步一个陷坑,陷坑里还有一些木刺之类的东西,保证一脚踩下去连人带马一起爽上天。
至于最重要的城防本体,因为强阴县原本的城墙高度只有三米多一点,还是土墙,强度不高,于是廉达立刻动员所有能动员的人手,大家一起加急操作,加高城墙。
廉达的一系列行动在强阴县长夏尉看来,就颇有些魔幻主义色彩了。
他并没有想到这名袁树麾下的裨将军居然真的用心用力的在为强阴县的防御而努力。
他们不仅带来了大量物资和防御兵力,甚至还把所有能找到的强阴县县民全部都给带到了城内。
城内房屋不够,就拿出军帐临时应急,空地不够,那就搭架子,把架子加高几层,平白多了不少空地出来,粮食没地方放,那就挖坑来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