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30章 平账仙人(1 / 2)

第330章平账仙人

其实归根结底,并没有人一定要求许成去袁树那边游说,只是许成自作聪明,想要展现一把自己的游说能力,觉得自己可以有所作为,并且进一步发展。

结果触怒了袁树,被袁树一棍子打落到底,没了前程,不仅自己废了,还引发了袁树的怒火。

因此太原郡内不少人都觉得许成是个十足的蠢货,一下子把大家缓和的余地都给搞没了。

事已至此,还能怎么办呢

袁树的刀子还没拔出来,地方势力就火速滑跪在了袁树面前,纷纷表示他们一定遵守袁树的号令,主动接受官府对各家铁器作坊的检查和改造,再也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冒出来。

这条政令就这样顺利执行了下去。

不管人们的心中还有没有疑虑,是否还会因为便宜了幽州人、凉州人而感到不满,至少在嘴上,所有人都是出奇一致的唱征服。

还得是州牧啊!

由此开始,袁树开始对并州辖区内的所有铁器作坊进行改革,官方的负责给军队提供军械,私人的负责给黎明百姓提供农具,还是大批量的提供,在售价上也被袁树做了一些要求。

这边操作的如火如荼,那边,袁树要求的各郡县人口与土地统计册表也被接二连三的送往州牧府。

为了更全面的掌握整个并州的数据,袁树进行了多方比对。

近十年内并州所有的上计策都被他从雒阳带了过来,作为原始数据。

董卓告诉他的那些消息也被他整理出来,写在竹简上,成为一个对比数据。

各郡府送来的数据算是一份。

各县送来的数据也算一份。

这几组数据被分别统计出来,列出一张表,进行详细比对,哪个县的账册最漂亮、最无懈可击,可以看得出来,哪个县有问题,也能很快看的出来。

至于数据缺失的部分,不知道是没有统计还是被火龙烧仓了,这部分暂且按下不表,就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并州的问题的确很大。

有些问题确实是情有可原。

比如五原郡各县送来的统计表,纷纷在某一年度有了数字上的大幅度降低,不是单个县,而是好几个县一起出现大幅度降低,对比朝廷那边的数据,就能得知是战乱引发的人口损失和生产荒废。

从桓帝后期开始,五原郡的人口和土地数据开始逐年降低,特别是延熹八年,那一年五原郡的各项统计数据比前一年直接腰斩,此后再无恢复,更是急转直下。

但不是一个县如此,而是整个郡所有县都是如此,只有郡治所九原县相对好一点。

除了五原郡,云中郡、雁门郡也是如此,同样在那一年有了数据上的大波动,这样做了对比之后,就能互相印证彼此数据的相对真实,能对得上交给中央的上计策。

战乱频繁的情况下,人们确实没有太多的生产生活余裕,还能维持生计都算是不错的了。

但是有些地方的数据就显得很奇怪。

比如太原郡和上党郡,五原郡和雁门郡人口土地数据大幅度下降的第二年,太原郡和上党郡的数据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此后也是连年下降,下降幅度不输给边境几个郡。

照理来说,边境各郡遭到战乱之后,人口流散,自然会向南部迁移。

这年头人们的迁徙能力有限,且普遍安土重迁,南下到邻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人口不增加也就算了,怎么还大幅度减少了呢

人口大幅度减少一般是战乱或者天灾造成的,可是那一年太原郡、上党郡没有遭到什么灾祸,朝廷的相关记录也没有显示出什么灾祸的记载。

鲜卑人又没有打到太原去,南匈奴也没有在太原郡闹事,更遑论太原以南的上党郡,所以小老弟,你们这个到底是什么情况

其实这个情况也很好猜测,袁树认为,无非是借着北边战乱的风,把之前被侵占的土地和藏匿的人口都给合理化了,正是所谓的平账行动。

和平时期抢夺的土地、隐匿的人口在数据上体现不出来,可数据能作假,空空如也的国库做不了假,只要查就能查出问题来。

所以在出现天灾人祸的年份里,就要在账册上面动手脚,就算没有牵连到自己,也要让朝廷以为牵连到了自己。

或者牵连不大,却要变成牵连很大。

人口大量损失,土地大量荒废,粮食产量大大降低,这样一来,一切就显得合理多了。

而且有些地方距离远,朝廷未必会派人来查,真要派人来查,火龙烧仓之类的手段也是古今皆有,实在不行钱免灾,办法多多。

他们有的是办法让朝廷查不出来什么。

至于那些北部郡县流失的人口,袁树感觉也是被这群豪强大族给藏匿了,成为了国家账面上不存在的人口,生产不存在的粮食,让豪强大族不断的发展壮大。

这种情况在关中就有很多。

袁树当初为了扩建良庄增加人口,利用权势和强大的武力连打带消,夺取了大量隐匿人口和土地,成功壮大了良庄的势力。

现在看来,太原郡和上党郡也存在很严重的此类问题。

当然了,这从来不是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