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7章 马车改良(1 / 2)

与此同时,在夏朝,周云在军机院和参赞院两院人员的陪同下,一同前往汝阳西城外的上柱军中视察,并观看蹴鞠赛。

一行人分别乘坐着特制大马车前行。

周云乘坐的御辇极为气派,高一丈二尺有余,宽八尺九寸有余,座位高六尺四寸多。

御辇上建有亭子,周围有4根红色柱子稳稳支撑,前面是对开门,外面挂着12扇红色帘子,顶部上下涂成红色,盖子则为青色,由8匹膘肥体壮的骏马牵引。

这种马辇是依据炮车结构,用合成的锰钢改进了马车的悬震和轴承后制成的新型马车。

自从有了它,马车在载重能力和平稳舒适性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朝中军机、参赞两院所有院使,周云都给他们配备了一辆这样的马车。

大臣们对此十分满意,乘坐时不仅舒适,还能在途中稍作休息,处理一些简单的公务。

回想起以前的马车,那可就差远了。

不仅没有减震装置,轴承也是用一根硬木制成,两头钉上铁环,再在铁环里覆上皮革包裹,就这么硬磨着。

这样的马车,一是承载不了重物,二是不耐磨,经常损坏,根本行不了远路。

早在夏军刚进入河南,拿下开封和归德的时候,周云就考虑到要从泽州输送物资,于是就让戴苍他们的军器局开始研制新式马车。

后来经过不断尝试,用锰钢改制了马车的机构件,这才让马车能够长途行驶,不易损坏。

但在减震和轴承方面,当时还没有太多改进。

那时,周云特意在归德府设立了一个专门制造马车的工坊。

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改进,工坊用锰钢制成弧形钢板,再用钢铁箍将多块弧形钢板固定两头,成功形成了悬挂系统,然后在上面固定车箱,至此完成了马车的减震改造。

可仅有减震还不够,还得有配套的轴承才能经久耐用。

归德马车工坊与工程局的刘保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研究,终于在华夏二年末试制出了用齿轮组装改进的轴承。

周云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不已,对相关人员大加赏赐。

虽说这种轴承还比不上后世的滚珠轴承,暂时只能用在大型马车上,但以当下的技术水平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毕竟在工业机械机床还未出现的情况下,要制成大小一样的钢珠,实在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

周云一边让继续用这种新设计试制新式马车,一边计划着在与福建郑家开展商贸时,大力搜罗西方的各类技术文献和人才,以此来大力提升夏朝的生产力。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上柱军营地,上柱军都督岳明轩率领众将领早已在辕门外恭敬地等候迎接。

一番见礼过后,众人鱼贯进入营内的中军大营。

如今固定的驻地都修筑起了砖石营房,各营房依照前后左右中上的方位,为六军驻地规划了各自兵士的营房,以及至关重要的仓储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