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沙子里淘金
聊着聊着,羽田一郎突然不忿的一拍桌子。
“你说,为什么美国人就总是和我们过不去呢”
“额……”
这话竹下雅人没法回答,他可不想被美国人记恨上。
世纪之交唯一霸主的可怕,就连拥有自主能力的强国都只能忍让退步。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变成正常国家。”
“发牢骚没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帮国家恢复经济。”
青年连忙将话题扯开,再次将重点放在国内的发展。
国际政治太过沉重,不适合吃晚饭的时候大谈特谈,小心隔墙有耳。
当然,普通老百姓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有一家大公司。
“也是,但这个要靠你们,我们这些搞金融的只能锦上添。”
“一起努力,搞金融也可以助推经济发展嘛,我们星海集团就是被兴业帮扶的典型。”
虽然银行更喜欢晴天打伞雨天收伞,但某些时候还是会干些人事的。
当然,这种时候不多。
竹下雅人当初能拿到那么大一笔贷款,一方面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拉杆式旅行箱的一眼光明前景。
此外,更重要的是,日本各大银行都面临放款难的问题。
别说是有拉杆式旅行箱这个前景光明的发明项目,就算什么都没有,都有机会贷款上百亿日元。
不过,什么都没有进行贷款套现,需要一点情商和内部工作人员的配合。
比如说贷款上写200亿,实际到手100亿。
总之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社会光怪陆离,各种奇葩现象不停的上演。
“唉,那是曾经,现在的银行已经蜕变了。”
羽田一郎现在对兴业银行很失望,没有多少社会责任感,就想着赚快钱。
他感觉有些不妙,很担心公司的未来。
“来来来,吃菜,不聊职场那些烦人的事。”
“嗯,说的对,什么都不如填饱肚子。”
说完,他化悲愤为食欲,大口吃起美味佳肴。
结束朋友间的小聚后,竹下雅人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直接来到星海资本公司。
几天没来了,还是要彰显一番存在感的。
“交易顺利吗”
“很顺利,我们卖出的不是热门股就是蓝筹股,市场上有无数人抢夺。”
靠着北极熊解体的红利,美国在九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股市投资也一天比一天活跃。
星海集团手里的股票,很难撼动美股昂扬向上的趋势。
“那就好,如果顺利,那么我们就每天多卖点,大家也能早点回家休息。”
“好的,谢谢会长!。”
人与人有着很大不同,有的人能宅半年不出屋,有的人半个月都受不了。
星海投资从事美股的员工耐受力都很强,但也要尽早结束封闭式管理,保证大家的身心健康。
“对了,嘉本桑,我和羽田一郎学长在今晚小聚了一下。他提到软银集团即将上市,兴业银行是股票承销商之一。”
“我准备先拿下兴业手中三分之一的股票份额,然后再去其余券商那里买下更多份额。”
软银这样的优质资产,发现了就不能错过。
反正券商卖谁都是卖,不会像早期投资那样抢生意得罪人。
面对自家会长的新要求,嘉本干脆利落的说:“明白,我会重点关注这件事。”
“就是不知道会长,想要拿下多少股票”
竹下雅人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回应道:“先拿10%吧,等股票封禁期过后,我们再买更多。”
大多数公司的早期投资人,都会在股票封禁期结束后,卖掉手中持有的部分股票收回成本,以及赚上一笔。
通常那个时间点,也会是公司股票大幅度下跌的时候。
比如说小米上市后,股价就曾在封禁期结束后大幅度下跌,有太多人集中套现跑路。
这种时候如果公司是优质财产,那么买到就是大赚。
比如说雷军自己,就曾在这一时间段抄底自家股票。稳定持有几年后,赚到许多钱财。
当然,也有那种觉得公司潜力很大长期持有的。
比如说前世企鹅的大股东,长达十几年没有卖一股股票,定力惊人。
“是,会长。”
嘉本隆暗自松了口气,以星海资本的影响力,想要拿下10%股票份额还是很简单。
聊完软银之事,竹下雅人随口问:“除了软银,最近日本股市还有潜力大的公司吗”
“基恩士和尼康,我觉得这两家公司非常不错。”
自从青年让星海投资多关注本国隐形冠军企业和医药企业后,嘉本隆正就长期追踪此类公司。
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基恩士,以及半导体行业的尼康,都是他选定的目标。
“哦,说说理由”
竹下雅人坐直身子,想要听听自家金融公司社长的见解。
“嗨!”
嘉本隆正恭敬的微微鞠躬,然后开始讲起自己的理由。
“首先是基恩士,这家公司即将完成工业传感器和测量仪器的技术半垄断。”
“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太高的收益,但随着中国、东南亚等落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基恩士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早晚会成为收益超高的公司。”
现在中国和东南亚的人工非常便宜,要远比使用先进自动化方面的机器省钱。
但罗杰斯通过观察日本、韩国等先发国家,以及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速度,判定工人工资涨幅速度会超越无数人想象。
可以说中国等欠发达国家工资越高,基恩士就越有前途,毕竟工业自动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对人工的需求,以及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
“还有,基恩士的老板泷崎武光我非常欣赏。他在经营公司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并且还和会长一样重视技术创新。”
基恩士早期是做自动线材切割设备的公司,后来创始人泷崎武光了解到丰田汽车压缩金属模具经常出现断裂问题,便立马组织科研人员为丰田量身打造了一款压力传感器。
产品非常成功,上市之后大受好评。
并且不仅丰田,日产、本田等汽车厂也跟着大规模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