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元朔六年
张骞离去的时候,
王盛去送他。
虽然两人属实合不来,
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也称得上朋友。
“路途遥远,其间蛮夷众多,你可别死在路上!”
王盛对张骞如此说道。
张骞也毫不客气的回嘴,“我能平安过来,自然可以平安返回长安!”
“只是你这个家伙,别在埃及那位女国主的床上,被搞坏了身子!”
在王盛决心为国鞠躬尽瘁后,
张骞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这件事,很是喜欢用它来刺激王盛。
对方听了,果然拉下了脸,一副我很生气却只能忍耐的样子。
而当二人抓着最后的机会,忙于互相伤害时,
一队刑徒被驱赶着从旁边走过。
张骞指着那些带着枷锁,形容凄惨的人说:
“暴秦即便到了域外,也要压榨治下的百姓!”
王盛伸着脖子看去,认出刑徒的身份后,便对张骞撇嘴说:
“哪里能算我大秦治下百姓”
“这些家伙可是不服从教化的蛮夷!
“他们明明无一寸之地、一尺之功,却时常自恃财力,趁着国家发生灾祸,囤货居奇,还企图勾结官员,为自己谋取利益。”
“大王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下令处置了他们。”
张骞听了王盛的解释,有些惊讶:
“这样的商人,怎么没有把他们诛九族”
在大汉,
由于刘彻陛下的集权行为,
对商贾的限制和打压,也愈发严重。
毕竟在之前几十年的无为而治中,有些商贾实在是有些膨胀了。
王盛告诉他,“大王仁慈,在抄了他们的家后,只诛了三族,其余人尽数流放了。”
张骞觉得有些遗憾,但对暴秦的内政,他也懒得多管。
汉使只是拿着他从不离身的符节,骑着秦王赠送的高大骏马,转身向东方而去。
而当张骞克服一路艰辛,返回长安的时候,已经到了元朔六年。
他向皇帝汇报了自己出使域外的收获。
皇帝很满意他从域外带来的财富,确定了与西方通商一事,的确有利于大汉。
但当他听说西边的秦夏两国如今的情况后,
刚刚赚取了不菲财富的皇帝又不高兴了。
特别是当他得知,秦王还有称帝的想法,对居于中原,代表正统的大汉,发起进一步的挑衅时,
更是气愤的掷出了自己精美的酒杯。
酒水泼洒一地,在地上淌出皇帝的愤怒。
已经很成熟的大汉天子,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气鼓鼓的跺脚。
但他还是竖起眉毛,向着西边发出痛斥。
“无妨!”
“看我出征,将这群不臣之国一一打服!”
旁边的霍去病捡起酒杯,并拍着胸脯安慰自己的皇帝姨夫。
虚岁才十八的脸上,
因为从小富贵安稳的生活,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自信。
他说,“等我跟舅舅把匈奴解决了,就去打西域!”
“打完了西域诸国,就去打更远的夏国跟秦国!”
“反正谁让陛下不高兴,我就让他们不高兴!”
皇帝因此转怒为喜。
他很喜欢霍去病这个外甥,
除去对方是自己放在宫里抚养,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之外,
也在于对方的性格——
霍去病那在天生富贵浸泡下成长起来的自信,和他年少的时候,是有多相似啊!
而且霍去病还由于卫氏家族特有的母系传承,继承了他舅舅的军事天赋。
这让皇帝更加看重他。
因为皇帝年少的时候,
曾有过多次御驾亲征的计划,
他与生俱来的强大信心、出色天赋,以及先帝精心培养起来的才能,
让皇帝并不恐惧征战。
但他始终是皇帝,是大汉的君主。
他可以在很多事情上任性,却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去边疆随意冒险。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