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卫们忙碌地摆放着桌案和各种所需的物品,袁绍则在一旁仔细检查,不时地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他对这场宴会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这次聚会,能够快速的结束这一次的联军会盟,冀州的局势还等着他袁绍回去操持,若非贪墨粮草的事宜,否则他袁绍岂能还在此处磨蹭。
尽管袁家一门双杰,袁绍和袁术在各个诸侯的眼中,却并非如表面上那般和谐。事实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形同水火。
袁绍,字本初,出身名门望族,其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本人更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且善于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因此在诸侯中颇具威望。
而袁术,字公路,虽然同样出身袁家,但他的性格却与袁绍大相径庭。袁术为人骄横跋扈,心胸狭隘,且贪图享乐,对权力和地位有着极度的渴望。
诸侯们都知道,袁绍和袁术虽然是兄弟,但在权力和地位的争夺上,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袁绍自恃才高,又有众多支持者,自然不把袁术放在眼里;而袁术则认为自己才是袁家的正统继承人,对袁绍的地位心生嫉妒。
有着这一项的原因,各个诸侯们始终坚信袁绍和袁术二人不会联合起来。毕竟,在权力的游戏中,兄弟之情往往是最脆弱的。
诸侯们接到了传令兵的通知后,皆是心里畅快。毕竟,拖延了这么久,终于等待到了回自己领地的曙光,岂能不悦?
此次的宴会,不少的诸侯都要提出辞行。联军久驻洛阳,迟迟不前,军心早已低迷,甚至连诸侯们都不想继续向前推进。这也是他们想要辞行的首要原因。
夜幕深沉,如墨的黑暗早已将大地紧紧包裹,仿佛一层厚重的帷幕,将世间万物都掩盖在其下。然而,天空中的繁星却并未被这黑暗所吞噬,它们如点点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夜幕之上,闪烁着微弱而持久的光芒。
时间在悄然流逝,诸侯们也如夜空中的繁星一般,陆陆续续地抵达了袁氏祖宅的大门口。这座祖宅气势恢宏,庄重而肃穆,大门上方高悬的匾额在夜色中依然清晰可见,透露出袁家的威严与底蕴。
在门口,袁术身着华服,面带微笑,迎接着每一位到来的诸侯。他的笑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格外亲切,与他交谈时,更是让人如沐春风。袁术的言辞得体,举止优雅,基本的礼貌和涵养在这一刻展现无遗,给众位诸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这些诸侯们并非等闲之辈,他们皆是有城府之人。他们深知袁术的本性,明白这看似热情的寒暄背后,或许隐藏着其他的意图。但在这样的场合,他们也都表现得极为得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虚与委蛇已成为一种常态。
在众多诸侯中,袁遗作为袁氏本家之人,自然受到了袁术更为热情的款待。袁术与他交谈时,语气更为亲切,态度也更为热情。而对于其他诸侯,袁术虽然表面上同样热情,但实际上却显得有些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