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重新划分百家姓,把李姓排在第一等,结果帮了黄巢大忙#贞观之治#李世民】
“百家姓?是氏族志。”
“百家姓是宋朝的,赵姓排第一,现在也是赵钱孙李……”
李世民:?_?
【“李姓是几等?”】
【“呃,现在是第四等。”】
【“打天下是四等?”】
【“直到看见大唐国姓都只能排第四,我就知道黄巢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传承数百年的门阀士族制度,严重威胁着新兴的皇权统治。”】
【“当时宰相房玄龄因出身寒门,被范阳卢氏轻视,太子少师魏征,为筹备天价彩礼愁白了头。”】
【“这些事件让李世民意识到,必须打破上品无寒门的旧秩序。”】
【“贞观六年,李世民召见吏部尚书高士廉,命其主持重修氏族志,并安排岑文本、韦挺、令狐德棻协助。”】
【“李世民特别强调,要重新修订姓氏等级,但高士廉未能领会李世民的意思,仍按传统,将山东氏族崔氏列为第一等,关陇李姓仅排第四等。”】
【“当岑文本看到初稿时,隐晦提醒道:关陇李姓,你排在第几等?第几类?”】
【“关陇李姓按谱学来说,总不会是第一等吧?”】
【“那就麻烦了!”】
【“但坚持实事求是的高士廉,仍将崔氏置于榜首。”】
“刀在谁手里,谁的姓氏就是第一等啊!”
“侯景能屠了琅琊王氏,唐太宗李世民对付不了门阀士族?他只是不愿意用这种方式罢了!”
“这高士廉真是北齐高家的后代?死板不识时务,没有北齐诸君的那股狠劲,不懂‘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的道理。”
“不!我反而觉得高士廉在这件事上做得很对!重修氏族志,本来就是得罪人的活儿,李世民不怕那些世家大族,高士廉和高家不怕?高士廉是李世民的妻舅,大唐开国功臣,他装糊涂,做错事,李世民会原谅他。”
【“不出所料,当这部氏族志呈递御前后,李世民顿时神情不悦。”】
【“这姓崔的怎么会是一等?”】
【“崔姓,当然是第一等姓了。”】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为化解尴尬,李世民召来魏征、房玄龄共同审阅,两位心腹大臣却顾左右而言他,只夸赞字和外观都很漂亮。”】
【“眼见两人装聋作哑,李世民直接开喷,说北齐、南梁、陈都是割据政权,即便门阀士族在那时候出过几个人物,也不值一提,更何况他们的子孙,品行才学、官爵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就是些破落户,却还沉浸在往日的风光里,不肯认清现实,哪怕沦落到做小生意的地步,还为自己的门第感到骄傲自豪,世人还觉得他们高贵。”】
“确实!破落户有啥可吹捧的?”
“家里出过将相就这么厉害,那出过皇帝的呢?”
【“说到最后,李世民忍不住问房玄龄和魏征:朕就不明白,那些破落户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房玄龄和魏征被问到低头不语。”】
【“还想和他们通婚?你就是送给他再多的钱财,他们也觉得你们寒酸。”】
【“吐出这口气,李世民心里舒服了。”】
【“这番斥责,既是对门阀的批判,更是对功臣集团的敲打,让他们别分不清大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