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67章 革新(2 / 2)

侯俊铖轻轻点点头,低头看向报纸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政策,他其实也有些惊讶,没想到清廷会下定如此大的决心,对原有的整个体制,几乎都要进行梳理和革新。

最主要自然就是军中,清廷准备编练十万左右的团勇新军,新军的兵员主要来自各地的团练乡勇、绿营里的“壮锐”,还有民间招募的“勇士”,新军的招募也对八旗余丁开放,通过考核就能当兵吃饷。

但如今满清战局窘迫到这般情况,堪战的八旗旗人要么早就选了兵,要么就顶着一个余丁的身份,但已经在前线当旗兵使用了,到现在还没选上兵的余丁,要么就是老弱病残,要么就是实在废物得难堪一用,侯俊铖可不相信他们能竞争的过那些“勇士锐卒”。

这支团勇新军,必然是一支以汉人为主的精锐之师,日后自然也会成为清廷汉化改革的最大倚仗。

“也可能像清末新军一样,成了满清的掘墓人.......”侯俊铖微微一笑,继续看下去,除了军制改革以外,官制上同样也进行了改革,清廷之中从朝廷到地方有许多部门在汉官之外再设一满官,汉官基本都是走科举正途考选上来的。

满官却不一样,通过专为满人所设的恩科考选任官的也是少数,大部分基本都是靠八旗内的关系和背景直接委任的,大半都是荫职和推选,这些满官官职,基本就等同于八旗之中各个派系分赃的萝卜坑。

而清廷准备要求日后捡拔满官一概参照汉官例,必须经过恩科科举,而且原为满人专设的恩科标准也要提升到汉官的标准,侯俊铖细细盘算了一下,这条政策最有利的就是八旗之中那些中产之家,算是给了他们一条通过努力学习考试翻身的途径,中层内卷起来,上层的八旗贵胄失去了制度上的优待,过不了一代恐怕就会被换一波血。

除非他们用制度上的压制直接压死中下层的上升途径,可这样做不就是把八旗的中下层都推到康熙皇帝和纳兰明珠那边去吗?

“要么.....就只能鱼死网破了.......”侯俊铖眯了眯眼,继续看下去,除了满汉官职的调整,清廷还准备停止报捐实官,除了关外、西北这些没人愿意去的苦寒之地,各地的捐官都不再授予州县实官。

捐官制度本来是清廷为了解决军费问题而扩大至州县实官之上的,但时至今日,大量的捐官借着高利贷进入州府县衙之中,朝廷钱没收到几个,他们却挤占了科举正途的士子的官缺,导致许多士子官绅对朝廷不满,又因为借贷和捐买的金钱压力而拼命压榨地方,朝廷的政策施行不下去,地方上又搞得一团乱。

正如纳兰明珠所言:“红营贼寇蛊惑绅民、离间朝野,以至朝廷失散人心,多有捐官搅扰地方之故,捐官者,为当今我朝吏弊之首,实一大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