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43章 吐蕃精骑(1 / 2)

李平安听明白了寇相的想法。

他这是考察完七里堡,要大力扶持自己,也算是给自己的衣钵找一个传承。

他老人家摆明了要去跟南诏拼命了,但是对于自家人不放心,所以要将自己的后方,找一个信得过的人,给看住了。

至于藤甲,则是重要的武器。

他需要先声夺人,一把就在南诏那边儿夺得便宜,只有这样,圣人看到有利可图,才会源源不断地支持他。

将剑州给自己一个羁縻州刺史,那他老人家辛苦经营了一辈子的名声就毁了。

从此他身上的骂名肯定源源不断,甚至重回朝堂都没有可能。

看得出来,对方真的是有了孤注一掷的信念。

李平安颔首道,“可以,我之前就说过,藤甲要多少有多少。”

“我需要的量比较大,起码要两万副。”寇相说道。

“没问题!”李平安心里却是有些激动,“两万副铠甲,换剑州和文州,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文州那边儿条件差一些,但是剑州作为重镇,汉人多一些,可操作性很强。”

“老夫说什么也要谢谢你。”寇相忍不住感慨道。

他这一次南巡,发现大康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单凭他自己,整顿剑南道的军队,对南诏动手,胜算几乎为零。

幸好遇到了李平安,能够给自己那么大的支持。

说他心里不感激,那是不可能的。

最主要是,剑州虽然是好地方,对李平安好处很大,但对于自己却也是一层保护。

这个节骨眼,也就是李平安,估计别人听到剑州这个地方,都会当做烫手山芋,问都不敢问,更不要说,做剑阁之主了。

“您老人家客气了。”李平安恭敬的说道。

“你的位置也该动一动了,好歹是三州之主,还叫刺史说不过去,我会奏请圣上,在岭南东道、西道的基础上,增添岭南南道,你为岭南南道大都督,爵位不低于侯爵,并且允许你,在这个时候,攻略南越,你每攻克一地,可自设州县。”

李平安闻言,眼前一亮,心中暗道,“这位寇相真的是狡猾,一个虚无缥缈的大都督,自己就不得不替他承担来自南越的压力。”

“关键是这个机会,换做是谁,都无法舍弃。”

“开疆拓土,自设州县。”

“只要胆子大,女帝都能休产假的机会来了。”

当下,李平安毫不犹豫,“比不辜负寇爷爷您的期望。”

寇相点了点头,见李平安这边儿还要忙,就没有打扰,带着尉迟常回去了。

当天夜里,李平安根本无暇分身,因为工匠们围着李平安一直问东问西,逼着李平安没有办法,将当年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一点一滴地向他们渗透。

翌日,七里堡镇路口。

萧刺史和宇文亮并排而立。

在他们身后,则是三千府兵。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真的是忙疯了,一边儿清扫边境区域的南越人的渗透势力,一边儿派遣人调查袭击寇相的事情。

只希望寇相别找定南州的麻烦。

得知,寇相今日离开,萧刺史怕寇相遇到什么麻烦,让宇文亮从州里挑选三千府兵护送。

尉迟常也从队伍之中,调了三百精锐随行。

因为自己即将折返战场,尉迟常派遣一直养伤的尉迟云英领队。

萧刺史他们天还没亮就到了,在镇子边缘一直等待。

一直到日头高高升起,寇相的车队才缓缓从镇子里出来。

让萧刺史和宇文亮感觉到疑惑的是,他们并未见到李平安,只见到了尉迟常和贺循等人。

七里堡是李平安的地盘,这是岭南道都知道的事情,李平安不来送行吗?

“相爷,我家刺史,昨日做实验,烧伤了头发,现在还在治理中,没能第一时间来送行,还请您恕罪。”贺循无奈地解释道。

他没想到,自己明公,胆子那么大。

教别人实验也就算了,竟然拿前一段烧制出来的玻璃罐子,当众搞起实验来。

最后爆炸不说,还把头发给烧了一大片。

这会儿大夫们,一个劲儿地按着李平安要检查,想来送寇相都送不了。

“你们家刺史无大碍吧?”刚刚登上马车的寇相,焦急的想要翻身下车。

“并无大碍,只是不宜见人。”贺循尴尬地笑道。

“没事就好,你们家刺史正是有这份不成功便疯魔的精神,才有今天的成就?”寇相心中略有些遗憾,却笑着摇头,“这次来宝地,给诸位添麻烦了,大家不用送了,请回吧。”

“恭送寇相,祝寇相万事顺遂,马到功成。”贺循和尉迟常两个人,带着众人对寇相的马车行礼。

寇相点了点头,带着尉迟云英、李云等人上了马车。

府兵们负责开路和殿后,尉迟常的精锐,分散在马车两侧,七里堡的听风,沿途打听情报。

“出发!”随着护卫统领的一声令下,队伍缓慢的开进。

数千人的队伍,在官道上晚宴上千丈,一眼望不到尽头。

寇相掀开车帘,往外看了一眼,严重充斥着不舍。

说实话,他很喜欢七里堡。

一旦去了南诏前线,自己这把年纪,十有八九就回不来了。

叹息一声,寇相有些失落的放下帘子。

山高路远,不知道走了多远,忽然不远处的山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寇相掀开车帘,便看到一个满脸都是伤口,留这个僧人一般发型的年轻人,纵马奔驰而来。

“阿福,让队伍停一下,等一下平安这孩子!”

寇相的嘴角不由得翘了起来,眼神中的失落转瞬即逝。

“寇爷爷,对不住,刚才在检查伤口,来晚了。”

李平安跑到马车旁,指着跟随他而来的队伍,有人抱着盒子走到近前,“这是我为寇爷爷准备的礼物,还望您不要嫌弃。”

“你这孩子,真的是有心了。”

寇相答应了一声,缓慢打开了盒子。

盒子里躺着一支精致的火铳。

“这是什么武器?”

寇相拿着眼前的精致武器,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一直得不到结果。

大康已经诞生了火药,但他的主要作用是放烟花,自然不会诞生火铳这种东西。

但抚摸着眼前这把武器的精湛工艺,寇相心里觉得肯定不简单。

“此物名为火铳!”李平安笑着说道,“寇相为天下苍生,以年迈之躯奔赴前线,李平安心中愧疚不安,特制火铳送给您,希望您永远不要用得到。”

寇相此去艰难,肯定要面对各种危险,火铳是最佳的保命武器。

这盒子里的短火铳,以及后面车驾上的长火铳,就是李平安最近的大半存货。

“此物有一战法,名为三段射,我给您带了三十名火铳手,关键时刻或有大用。”

“火铳?”尉迟云英一脸兴奋道,“这便是我哥求了你好几天,你都没搭理他的火铳吗?”

尉迟云英看到此物之后,都要流口水了。

寇相也知道,七里堡出品,必是精品。

当下感慨的摸了摸李平安的肩膀,“谢过你小子了。”

随即从腰间解下一块玉佩,递给了李平安,“你小子好生拿着,日后或有大用。”

李平安看着渐行渐远的队伍,心中满是叹息。

虽然他跟寇相并没有多深的感情,但寇相的一心为民,不畏牺牲的精神,还是深深的感染了他。